发布日期:2024-12-21 08:39 点击次数:140
看到一位老戏骨坚持不让别人给自己配音,一直坚持用自己破碎的嗓音说着台词,这让在场的人都湿了眼眶。
这一幕发生在2024年《流浪地球3》的片场上,70岁高龄的李雪健仍在坚守演员的本分。每当他说完一段台词,就会低头默默地抿一口水。这不是摆拍,而是他24年来形成的生存习惯。
时光倒回2000年,正在《中国轨道》片场拍戏的李雪健被确诊为鼻咽癌。但他的第一反应却让所有人动容:能不能把我的戏往前赶一赶。他说,如果因为自己耽误了整个剧组的进度,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就是臭名百年。
这一场仗,打得何其艰难。
就像一条被摔在案板上的活鱼。李雪健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。放疗让他的脖子内部溃烂,化疗更是让他动弹不得。但比起身体的折磨,更让他煎熬的是不知道哪天就会恶化的未知感。
两年后,医生说他可以适当工作了。但治疗的后遗症却永远地改变了他的声音。大部分唾液腺细胞受损,声带受创,让他不得不随身携带水杯,时不时要抿一小口,否则整个口腔就会火烧火燎。
可即便如此,李雪健仍坚持用自己的原声演戏。有人问:为什么不找配音演员?但更值得问的是:为什么声音已经这样了,还要坚持用原声?
2012年,医生终于开玩笑地说:我现在给你摘帽了!这意味着他正式告别了病人的身份。从那以后,李雪健更加珍惜每一个角色,他说:我已经是很幸运的人了,我的人生走到现在,我只有两个字:珍惜。
如今的李雪健,除了说话时的声音有些沙哑,很难看出他经历过这么大的生死考验。每天早早到片场,提前揣摩角色,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场戏。他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专业,什么是对艺术的执着。
听力受损让他很少接受采访,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继续演戏的热情。《流浪地球3》的档期已经排到了2027年,这位70岁的老艺术家仍在用生命诠释着对表演的热爱。
这不仅是一个抗癌24年的励志故事,更是一个关于热爱和坚持的生命传奇。在年轻演员来来往往的影视圈里,李雪健用他特有的方式,默默地坚守着对表演艺术的承诺。
谁能想到,这位被誉为国家一级演员的艺术家,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孩子。
1954年2月20日,李雪健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一个普通农家。和当时的农村娃一样,他的童年伴随着泥土的芬芳。11岁那年,生活给了他第一个转折 - 跟随父亲远赴贵州三线支边。这一去,也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。
要说李雪健能走上演员这条路,还真得感谢那次19岁的入伍机遇。没学过表演的他,竟然考入了空政文工团。在别人看来他的天赋可能有些欠缺,但他用实打实的勤奋和努力,一步步成长为专业的话剧演员。
1980年,26岁的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部荧幕作品《天山行》。随后更是凭借话剧《九·一三事件》摘得了首届中国戏剧奖·梅花表演奖。这可不是一般的奖项,这是中国戏剧界的最高荣誉,更别提还是首届。
但真正让李雪健在演艺圈站稳脚跟的,是1985年的《刚锉将军》。那年他31岁,硬是把一个角色从30岁演到60岁,成了那个年代最亮眼的一张电影名片。就是从这部戏开始,他的演艺事业走上了快车道。
《大侦探》、《焦裕禄》、《渴望》、《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荆轲刺秦王》...一部接一部的作品让他成为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实力派演员。
别看他现在满身光环,什么国家一级演员、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拿到手软。但李雪健从来没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孩子。从小接受的脚踏实地教育,让他在浮躁的娱乐圈里始终保持着含蓄、真诚、淳厚、朴实的表演风格。
每次拍戏,他总是第一个到场,提前揣摩角色,自己练习动作。剧组的年轻人都说:李老师这样的前辈,从来没有什么架子。
40多年的演艺生涯,李雪健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专业。从农村走出来的他,靠着勤恳和踏实,在中国电影史上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。
这不仅是一个普通农村娃的逆袭故事,更是一个关于坚持和专注的励志传奇。如今的年轻人常说出身限制了我的未来,但李雪健的经历告诉我们:只要你真的热爱,并且愿意付出努力,普通人也能成就不普通的人生。
在演艺圈里,李雪健和妻子于海丹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称道。不是因为有多轰轰烈烈,而是因为太过平实温暖。
1983年的空政文工团,29岁的李雪健遇见了比自己小3岁的于海丹。两人都是文工团的演员,在朝夕相处中,这份感情悄然滋长。没有轰轰烈烈的追求,没有惊天动地的表白,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走到了一起。
婚后4年,1987年,33岁的李雪健当上了爸爸。在北京,这对夫妻迎来了他们的儿子李亘。那时的李雪健刚转业到中央实验话剧院,有了儿子让他更感责任重大。但每当他回到家,总能看到妻子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生活就这样平静地往前走,直到2000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噩耗。
当李雪健被确诊鼻咽癌时,于海丹成了他最坚强的后盾。那段日子,她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着丈夫。放疗让李雪健的脖子溃烂,化疗让他动弹不得,但于海丹从未有过怨言。
那时候她整天守在医院,李雪健后来回忆说。13岁的儿子在家,医院的丈夫需要照顾,于海丹就这样在家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。
正是有了妻子的悉心照料,李雪健才能一步步走出病魔的阴影。这些年来,他总是感激地说:家里的事都是她在操心。
如今的他们,早已不是当年文工团里的年轻人,但那份相濡以沫的情意却愈发醇厚。于海丹依然像年轻时一样,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,照顾着丈夫的起居。而李雪健,也用自己的方式珍惜着这份平凡的幸福。
这就是他们的爱情,不需要花前月下,不需要海誓山盟。患难与共的24年,比任何山盟海誓都更动人。在这个人前人后判若两人的娱乐圈里,李雪健和于海丹用最朴实的方式,诠释着什么是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爱情,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开始,而在于平平淡淡的坚持。正如李雪健常说的:我们这一辈子能相遇相守,就是最大的幸福。
在这个闪婚闪离的年代,这样的婚姻,这样的感情,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在娱乐圈里,星二代往往自带流量光环。但李雪健的儿子李亘,却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。
2024年,37岁的李亘依然单身。看似是个令人着急的话题,但要理解他的选择,得从他13岁那年说起。
2000年,正值青春期的李亘,突然得知父亲患上了鼻咽癌。在同龄人都享受着父母宠爱的年纪,他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一切。母亲长期在医院照顾父亲,他却从未让父母操过心,反而在学习上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。
也许是那段时光的历练,造就了李亘特立独行的性格。2005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。在大学期间,他凭实力获得了日本东京交换生的名额。这个机会,后来成了他第一部导演作品的创作源泉。
别人以为,有个演员爸爸,在圈子里发展会很容易。但李亘偏偏不走寻常路。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后,他选择重新考研,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。这一路,都是凭自己的本事闯出来的。
我从来不想靠父亲的名气,李亘说。他甚至担心别人会因为父亲的关系找上自己。这种谨慎,让他的起步显得格外艰难。
直到2022年3月11日,他的处女作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才正式上映。这部改编自他留学经历的电影,一举斩获了第17届中国长春电影节-金鹿奖最佳处女作奖和2022-2023年度电影频道M榜年度新锐导演奖。
父亲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,但更多的是对儿子婚事的担忧。37岁的年纪,在父母眼里早已不小,可李亘似乎对此并不着急。
就像他的电影一样,李亘的人生态度写满了文艺青年的执着:不随波逐流,不急功近利。但这种态度,却让70岁的老父亲愈发焦虑。
在这个快餐式发展的娱乐圈,李亘用十几年时间打磨自己的第一部作品。他没有依靠父亲的名气,而是选择用实力说话。这样的星二代,称得上另类,但也让人敬佩。
只是,在事业上有声有色的他,在感情路上似乎走得太过谨慎。这个让父亲引以为傲又倍感焦虑的儿子,究竟何时才能给李家添个儿媳妇呢?这成了李雪健晚年最大的心事。
2024年4月,刚过完70岁生日的李雪健,心情却格外沉重。
你看,我这年纪都能演《流浪地球3》了,儿子的婚事还没着落。这位满载荣誉的老艺术家,此刻更像个普通的老父亲,为儿子的终身大事操碎了心。
回望过去24年的抗癌历程,李雪健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。他挺过了最艰难的治疗期,重返荧幕,继续演绎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。但此时此刻,他最大的心愿,却是能看到37岁的儿子李亘找到自己的另一半。
其实这孩子从小就懂事,特别让人省心。李雪健常常这样说。或许正因为当年生病时亏欠了儿子太多,他一直不敢过分干预儿子的选择。可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份焦虑愈发明显。
40多年的演艺生涯,李雪健塑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角色。但在他看来,没什么比家庭的完整更重要。尤其是迈过70岁这个门槛后,这种期待愈发强烈。
现在我不在乎他在事业上能有多大成就,李雪健坦言,就希望他能早点找到自己的幸福。这话里透着几分无奈,更多的是一个父亲最朴实的期待。
从一个农村娃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,李雪健的人生看似圆满。但对他来说,最大的圆满莫过于能看着儿子组建自己的家庭,然后让自己当上一个快乐的爷爷。
这位在银幕上演活了无数角色的艺术家,如今最期待的却是能演好一个爷爷的角色。这不是剧本里的台词,而是一个父亲最真实的心声。
生命的跌宕起伏让李雪健更懂得珍惜,24年的抗癌经历让他更明白家人的重要。此时此刻,他只希望儿子能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,给这个家带来新的生机。
这不仅是一个演员的故事,更是一个普通父亲的心愿。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李雪健用最朴实的方式,诠释着什么是父爱,什么是人生的真正圆满。
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能看到这位老艺术家露出欣慰的笑容,因为他期待已久的儿媳妇终于出现了。那时候,李雪健的人生,才算真正的圆满。
于海丹李亘演员儿子李雪健发布于:江西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